0371-60990555/0371-86550815
發布時間:2015-12-05 01:14:13 發布人:信息員
針對近年來政府層面的檢測任務有開放市場的趨勢,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應該如何抓住此機遇,我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
2011年,“檢驗檢測服務”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高端環節,首次以一個產業整體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八個高技術服務業領域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已覆蓋建筑工程、環保、衛生、農業、質檢、食品、藥品、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航空、國防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據有關部門公布的共計信息,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28340家, 從檢驗檢測機構屬性來看,企業單位15,899 家,事業單位11,500家,其他檢驗檢測機構941家。
在我國巨大的檢測市場中,環境檢測是近兩年的一個熱點業務。就今后中國環保治理的目標而言,環境檢測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國環境檢測行業起步較早,整體體量較小,但政策支持力度大,發展快,集中度較高,并且進入門檻較高。
2015年1月,國務院發文首次表態鼓勵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2月,環保部發布《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到排污單位污染源監測的各個過程,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
2015年8月4日,環保部發布了《提升能力 支撐決策——2015年上半年環境監測工作綜述》,對上半年國內環境監測領域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環保部首次就環境監測情況進行半年度或年度的工作綜述。機構認為,2015年環保行業政策彈藥足,業績爆發性亦強于以往,相關環境監測產業有望分享政策紅利。
從《綜述》中可以看出未來空氣質量監測將向更廣泛區域監測發展,污染源監測將向燃煤鍋爐、超低排放監測發展,VOC監測已被納入“十三五”規劃,在政策推動下潛在需求將爆發;而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的“水十條”將推動水質監測細分領域發展;上海臨近海域,又是工業發達地區,是政策體現的重點地區。
政策大力支持,引發了環檢行業的迅速發展。據博優測試業務部的市場調查統計,上海市目前已擁有各類檢測機構約700多家,其中環境和衛生類的檢測機構僅200多家。目前,檢測機構已基本形成以國有機構為主、民營和外資機構多元參與的市場格局。
隨著國家對各行各業產品及企業對內、對外環境影響的質量控制,無形中形成了對檢測市場的需求。而國家標準的日益健全、完善及政策面的支持,使得這個市場需求日益擴大,在前景一片大好的前提下也更能吸引投資,拉動產業鏈。
隨著《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對環境監測要求大為提升,“政府站”工作量加大及人力資源有限等問題日益凸顯,已無力承擔其他地方的監測業務。與此同時,國家環保部也大力提倡改革和發展環保服務業。而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合作,政府部門能得到諸多便利,可以減少政府人力、財力投入,時效性也得到提高。
未來操作模式如下圖:
此為配合這一轉變,有些地方已經有了行動。在滬府發〔2014〕68號文件中總體要求提到:
根據“誰污染、誰治理”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的原則,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為方向,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堅持強化排污者治污主體責任與第三方具體治污責任和連帶責任相結合,堅持強化約束機制與完善政策引導相結合,堅持市場培育和規范管理相結合,在試點基礎上加快推進完善排污者負責、第三方治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排污者和第三方治理企業通過經濟合同相互制約的市場運行機制,不斷提升環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快環保服務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起步較晚,市場基礎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較,雖然尚有一定差距,但也意味著其發展潛力和空間很大。檢測行業之所以重要,并不僅僅在于產業規模,而是因為它關系到各行各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個行業,而是成為每一個行業發展的技術支撐。隨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其優勢也將逐漸顯現。
政府層面的檢測任務開放反應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更多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而第三方檢測機構則成了“運動員”,如何在“比賽規則”中表現出色,是每個第三方檢測機構需要深思并付出行動的。而且國家現在正要求“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將從“專業化提升,集團化整合,市場化運營,國際化方向”發展。
首先,要基礎夯實。質量是一個實驗室的生命線。不論企業規模大小,嚴謹的態度、務實的精神、完善的體系、合理的機制都是保證企業長期發展的必要因素。
其次,提高檢測能力。無論硬件設施、資質能力以及人才儲備都得與市場需求及企業規模匹配。機構可根據市場需求擴建實驗室,配備相應檢測設備;在人員方面通過單位組織的內部和外部的培訓提高人員檢測能力,熟悉自己領域的國內外相關標準及檢測設備;在資質能力方便通過擴項,定期組織實驗室盲樣比對、參加能力驗證等多途徑來提高。
第三,把握政府需求。以博優為例,我們專門走訪各區縣環保部門進行市場調研,認真聽取政府領導及專家意見,為今后的擴項及市場定位做前期準備。檢測行業種類眾多,有的放矢地擴項,才能把資源合理利用,并在此領域深入發展,變成公司的“拳頭”產品。
第四,提高政治覺悟。檢測事業是造福于民的事業,政府愿意信任企業把任務交付于我們,我們應該更有使命感替政府分擔社會責任,客觀、公正地出具每一份檢測報告,做一個“有良心“的企業。
最后,多元化發展。檢測數據是一個客觀存在,如何利用好這份數據發展出整個產業鏈也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方向。這一點也正好配合滬府發〔2014〕68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本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檢測機構若能提供從咨詢-檢測-治理一站式的優化服務,相信政府和企業也樂見其成,對于環保事業的推進也是非常有利的。
上海博優測試技術有限公司是通過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實驗室資質認定(CMA)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 End -
下一篇:論當今社會之怪現象
官方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
營業執照公示 豫ICP備16019514號-1 技術支持:方圓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品牌部